地点标识

全国[切换城市]

欢迎来到好顺佳财税法一站式服务平台!

您身边的财税管理专家
138-2652-8954

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企业

  • 作者

    好顺佳集团

  • 发布时间

    2024-10-14 09:18:46

  • 点击数

    5609

内容摘要: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企业的风险个人将资质证书借给企业存在诸多风险。出借资质企业可能面临承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的风险。尽管挂靠协议中约定...

各类资质· 许可证· 备案办理

无资质、有风险、早办理、早安心,企业资质就是一把保护伞。好顺佳十年资质许可办理经验,办理不成功不收费! 点击咨询

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企业的风险

个人将资质证书借给企业存在诸多风险。出借资质企业可能面临承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的风险。尽管挂靠协议中约定施工合同风险及一切责任全由挂靠单位承担,但由于施工合同是以被挂靠企业的名义签订的,一旦挂靠单位出现合同违约,如工程质量问题、工期延误问题等,

出借资质企业还面临承担实际施工人所拖欠人工费、材料款和机械设备租赁费的风险。对于挂靠的实际施工人,若允许其使用项目部的公章并委托其作为项目负责人,那么对于挂靠单位签订的分包合同、材料买卖合同、设备租赁租赁合同和用工合同,挂靠人和被挂靠人之间就构成了职务行为或者代理关系。这种情况下,法院一般会认定挂靠人是被挂靠单位的工作人员,依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一旦挂靠企业与材料商、机械、设备出租商等形成债务关系,法院通常判决由被挂靠单位直接承担责任。之后被挂靠单位再依据挂靠协议的约定,追究挂靠人的责任。但往往由于挂靠企业或个人没有经济能力,被挂靠企业经常是空拿一纸判决书,无法兑现。同时,由于挂靠协议是典型的无效合同,合同中约定的由挂靠单位负责安全生产的约定也就无效,依据总包单位对施工现场负有管理责任的一般原则,被挂靠企业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也不能脱离关系。

一旦发包方得知工程不是承包人实际施工,而工程实际施工人没有资质,或者资质不符,可以立即主张以下权利:第一、请求法院按照实际施工人的资质取费,结算工程款;第二、如果实际施工人没有资质,发包方可以请求仅支付工程价款的直接费;第三,如果合同中约定了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违约责任,发包方可以依约主张权利。

如果挂靠纠纷诉到法院,挂靠协议中约定的挂靠费,依法应当罚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对出借资质的企业进行罚款,降低直至取消资质的行政处罚。

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企业是否合法

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企业是不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这是对借用资质承揽工程的禁止性规定。

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企业的法律后果

对于借用他人资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有前款所列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三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对于资质借给他人者,根据《建筑法》第 66 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如何处理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企业的情况

如果发现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了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这种违规行为。个人应立即终止出借行为,收回资质证书。对于已经发生的出借期间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如果因此产生了纠纷或法律问题,应积极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同时,相关部门也会对这种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可能包括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甚至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措施。

怎样避免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企业

为避免个人资质证书借给企业,个人应增强法律意识,明确知晓出借资质证书的违法性和潜在风险。在面对企业的借用请求时,坚决予以拒绝。同时,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资质证书,防止证书被他人冒用或盗用。

从企业角度,应加强内部管理,杜绝寻求借用他人资质证书的违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资质证书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借用资质证书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

提示 办理资质许可,所属行业不同,详情会有所差异,为了精准快速的解决您的问题,建议您向专业的顾问说明详细情况,1对1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资质/许可证办理 有证才能经营,有资质才更放心
黄经理
黄经理 顾问经理 丨 10秒内响应
从事资质办理6年多,细心负责,快速、准确、高效
已服务799客户 97%满意度
马上咨询
刘经理
刘经理 顾问经理 丨 10秒内响应
从事资质办理5年多,从业经验丰富、耐心、服务态度细致独特
已服务906客户 98%满意度
马上咨询
王经理
王经理 顾问经理 丨 10秒内响应
从事资质办理行业6年多,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据不同行业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全方位的资质办理建议
已服务816客户 97%满意度
马上咨询
标签相关标签:
借给 个人 企业 资质证书
疑惑浏览更多不如直接提问99%用户选择
工商顾问1 工商顾问2 工商顾问3
当前16位顾问在线
极速提问
时间图标
  • 5分钟前用户提问:建筑资质办理需要什么条件?
  • 8分钟前用户提问:建筑资质一般要多少钱?
  • 9分钟前用户提问:食品经营许可证代办需要什么资料?
  • 10分钟前用户提问:建筑专业承包资质有哪些?
  • 12分钟前用户提问: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流程?
  • 15分钟前用户提问: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办理的流程?
  • 16分钟前用户提问:icp许可证代办如何收费?
  • 20分钟前用户提问:网络游戏运营资质怎办理?
  • 23分钟前用户提问: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怎么申请?
  • 25分钟前用户提问: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代办多少钱?
  • 28分钟前用户提问: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如何办理?
  • 30分钟前用户提问:食品生产许可证怎么办理?
  • 32分钟前用户提问: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如何办理?
  • 34分钟前用户提问:施工总承包资质有多少类别?
  • 36分钟前用户提问:出口许可证办理流程?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