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顺佳集团
2025-06-17 13:43:21
2264
0元注册公司 · 地址挂靠 · 公司注销 · 工商变更
好顺佳经工商局、财税局批准的工商财税代理服务机构,专业正规可靠 点击0元注册
在秦巴山区连绵起伏的丘陵间,乾县王村镇的乡亲们至今记得那个深秋的清晨。姚秀华抱着工商执照走出政务大厅时的情形——阳光穿过薄雾洒在烫金的"秦丰农业"字样上,这个三十出头的农家女子,带着全县唯一获得有机认证的苹果生产基地规划书,叩开了现代农业的大门。她的创业故事,既是个人理想的奋斗史诗,更是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站在自家果园的观景台上,姚秀华总爱用手指划过那些用物联网设备监测的果树。这些植株间距精确到厘米的数字果园,与她记忆中的传统耕作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十年前,父亲在暴雨中抢救苹果时摔倒骨折的画面,成为她决心改变的导火索。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的她放弃城市工作,开始系统学习农业科技。
乾县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传统种植模式下每斤苹果净利润仅为 元。姚秀华用三年时间跑遍国内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起的智慧果园模型,使单位产值提升了4倍。她在全县第一个引入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调控种植参数。这种科技与土地的融合,彻底改变了乡亲们"靠天吃饭"的认知。
创业初期的艰辛考验着这位女企业家的韧性。2018年春寒导致传感器大面积失灵,她带着团队七天七夜驻守果园;物流渠道受阻时,亲自开车三天两夜将产品送抵上海展销会。正是这些挫折锤炼出的实战经验,让她建立起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秦丰农业"的加工车间里,原本被丢弃的次等果正变成果汁、果脯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超声波杀菌技术,姚秀华团队将深加工产品保质期延长了45%,成功进驻沃尔玛等高端商超。这个投资1500万元的加工中心,使全县果品利用率从65%跃升至92%。
企业创新的"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农户以土地入股获得保底收益,参与田间管理赚取劳务报酬,年终还能分享经营红利。75岁的张大爷数着存折上的五位数分红感叹:"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果园也能变成'股份田'"。
三产融合的战略布局正在释放能量。果园观光区里,游客体验VR采摘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研学基地每年接待上万名学生;与京东合作建设的冷链云仓,让陕西苹果48小时可达全国任一县级城市。这种全产业链模式,使企业年营收突破 亿元,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脱贫。
站在新建成的玻璃幕墙办公楼里,姚秀华办公室墙上"为土地创造价值"的毛笔字格外醒目。这个座右铭驱动着企业每年拿出20%利润投入技术研发,已获得13项实用新型专利。他们培育的"乾红1号"矮化砧木,让每亩种植密度从80株增至220株,创造了当地栽培史的新纪录。
企业的人才战略独具匠心。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田间课堂",既培养现代农民,又留住返乡青年。29岁的技术员王伟辞去沿海工作回乡,带领团队开发的AI疏花系统,使每亩节约人工成本1200元。这样的技术骨干在秦丰农业已有4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
面对未来,姚秀华在规划图上勾勒出更宏伟的蓝图:投资 亿元的有机肥厂即将动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已通过环评,与盒马鲜生合作的订单农业覆盖面积扩大至3万亩。这艘县域农业航母,正在驶向更广阔的发展蓝海。
从七亩试验田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姚秀华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对传统农业的重新定义。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秦丰模式"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彰显着新时代农人打破思维边界的勇气,印证了科技创新对产业振兴的决定作用,更揭示了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关键密码:当土地与智慧真诚相遇,平凡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