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顺佳集团
2025-06-16 08:44:06
1945
0元注册公司 · 地址挂靠 · 公司注销 · 工商变更
好顺佳经工商局、财税局批准的工商财税代理服务机构,专业正规可靠 点击0元注册
企业退休年龄的规定成为劳资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分析企业在制定内部制度时的法律边界及自主空间,结合案例阐述实务操作要点,为企业构建合规的退休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等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江苏省率先试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允许参保人员在法定退休年龄基础上自愿延长缴费1-5年;深圳市对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开放延迟退休申请。这些试点政策显示,国家正通过区域探索逐步推进退休制度改革。
企业在制定内部规章时需严守法律底线:
实务操作中,企业可通过集体协商制定《员工退休管理办法》,但需履行民主程序: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再次提交审议→全员公示。2019年上海某制造企业的退休方案因未经职代会审议,最终被裁定程序违法。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的用工处理存在以下法律要点:
建议操作流程:
领先企业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某商业银行的"银发人才库"计划,将退休人员纳入顾问团队,按项目支付咨询费,既规避用工风险又保留智力资本,该模式已被多地国资委推广。
企业需建立退休管理"三重机制":
随着《人力资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实施,预计2025年前将形成"基准退休年龄+弹性区间"的国家制度。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在保持制度刚性的同时,预留10-15%的弹性调整空间,如设置"技术骨干延迟退休评审委员会"等过渡性机构。
(注:2025年第三季度,具体操作应结合最新法规及地方政策)
< 上一篇:中国企业高效拓展海外:注册海外子公司全攻略
下一篇:美国公司注册享多重利好政策解析 >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